Home-B&R News
PostTime:2018年6月5日
由蓝海现代法律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国际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交会期间举行。与会国内外专家、法官、律师等法律界人士围绕法律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在致辞中表示,法律服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发展将成为驱动法律服务创新的重要动力;第二,进一步完善争议解决机制,尤其是商事仲裁、调解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三,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好服务和保障,涉外法律服务必将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高晓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三个角度——即跨境纠纷如何选择受理法院及适用哪国法律;中国法院如何为选择境外法院解决纠纷的当事人提供司法协助;中国法院支持以调解和仲裁为代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介绍了中国法院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宋鱼水认为,随着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普遍认知,知识产权的经济思维和法律思维将会高度地契合。知识产权司法裁判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营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环境,打造企业品牌和增强企业责任。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副主席、开罗大学教授穆罕默德•阿布戴尔•瓦哈比简短地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将AI、人工智能融入法律服务,是“一带一路”跨境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基石。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争端解决机制加以配合。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芳归纳总结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常遭遇中方收购价款溢价、境外投资涉及外汇汇款、欧美市场对中企的固有负面印象等几大难题,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她还针对各难题提出具体建议。具有多年境外投资经验的何芳特别强调,中企与卖方交易过程中需要坦诚交流,将详细细节与具体步骤告知卖方,也是进行诚意、坦诚交流的表现。经济参考网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