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R News
PostTime:2018年9月28日
智库合作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互利共赢”的重要路径,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民间外交的影响力,是增进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认同的基础和保障,对促进各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带一路”也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全球智库体系目前仍以欧美智库为主导,我国智库发展起步较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应吸取欧美智库发展经验,明确全球智库的发展方向,确定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体系中的定位。目前,中国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平台力量日益强大,平台类型包括政府智库群体、企业智库、高校智库以及民间智库。五年,对于“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只是一个起点,如何更好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智库发展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助力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方面,智库通过理念传播、政策解读,在民意通达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问题提供政策支撑和国际方案,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而中国智库则应该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将智库知识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与智力支持,从而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架构的方案制定,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助力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其次,“一带一路”智库研究要以政策为导向,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注重提高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坚持政策导向是智库建设的重要特征,加强与国外智库尤其是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以此推动沿线国家政府间政策沟通,从而提升决策效率效果。同时将政府、企业关心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内容,注重研究议题设置,促进政策成果形成。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国际声音,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外高校或独立智库机构的学术文章,再经由媒体发布后形成影响。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兴大国,中国要在国际社会掌握话语权,国际话题参与能力和国际舆论应对能力均需进一步提高。其中,以学术话语来回应国际关切显得尤为重要,以学术研究为沟通媒介,以国际视野来思考发声,用智库成果代替缺少学术支撑的口水战和自说自话,更有利于提升智库的价值和效能。以政策为导向,以学术为基础,提升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是中国“一带一路”智库发展的努力方向。刘倩/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助理/光明网201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