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发表时间:2018年5月22日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网络和新商贸通道,有利于促进我国沿边地区和中西部的对外开放规划,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我国进出口金融体系逐步完善,正全面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市场结构,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奠定基础。
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仍然在传统服务业上停滞不前,金融、咨询、邮电、保险等新兴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据全球服务贸易业的最大部分。而在这些领域中,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层次,而且我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简单,对货物贸易有很高的依赖性。
贸易摩擦增多。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升级中,已经取得优异成效,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被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所阻碍。近年来我国连续成为全球遭受最多的反倾销调查国家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因此需要外贸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之一。一方面,“一带一路”对外贸发展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必须要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最大程度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外贸企业的自身发展空间,使得大部分外贸企业难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全面转型升级是我国外贸整体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
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外贸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大一部分都是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附加价值低等特点,其发展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全面转型升级水平是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转型升级将倒逼我国外贸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强调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能够使得外贸企业主动对内部的管理和经营进行重新审视,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变革,进而帮助外贸企业改善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而外贸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外贸企业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而从产品服务等各方面出发,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要求外贸企业主动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进而使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渠道。同时能够使得外贸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
金融在支持外贸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金融支持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且政府管制较为严格,融资难度大,所以长期以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间接融资而非直接融资。这样一来,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就在企业融资活动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银行在提供融资时,不论是出于政府政策规定,还是出于银企关系,抑或是出于规避风险等方面的考量,都比较倾向于将信贷主要投放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信贷总体供给偏紧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方面的困难尤其突出。具体到外贸企业,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比很高,因此在争取银行信贷方面所遭遇的困难非常大。加之国际贸易竞争激烈,外贸企业又必须遵守严格的贸易法规,因此在面临信贷约束时,往往只能走民间融资的渠道筹集资金,被迫支付高额的融资成本。因此,通过对外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扩展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消除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的信贷歧视,就能够有效降低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样也就直接降低了其经营成本,令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即便不能获得成本优势,至少也可避免由于信贷成本高造成的成本劣势。
金融支持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企业对资金的渴求非常强烈,但因无法获得充足的扩张资本常常面临流动性约束问题。而金融部门具有融通资金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获得比较优势。在我国,外贸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比较严重。首先,经济增长高速期资金供给偏紧的总体形势决定了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其次,外贸企业的性质问题,使其在争取信贷或融资发债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总处于劣势地位。此外,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使得企业即便能够找到融资途径,也很难在高融资成本下充分扩张享受规模经济的利益。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企业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
金融支持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一方面,发达的金融支持体系,可通过其分散和转移风险、动员储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术在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都能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进而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本运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较高。一般而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一般是外源融资依赖性强的行业,发达的金融支持体系所具有的高效融资渠道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分散了研发风险。因此,国家金融支持水平越高,其科技水平一般也相对越高,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网络产业信息技术的提升,也已经证明了金融支持对技术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要克服低端制造业的局限,改变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必须获得充足的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存在,为解决贸易风险提供了一种途径,实际上起到了管理和规避风险的作用。金融机构具有专业能力与信息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市场经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问题。金融体系通过交易、对冲、分散和共担风险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另外,风险投资的出现将资金的配置使用和监督结合起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发展程度相对较低,金融管制仍较为严格,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要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有效利用金融力量推动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