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25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共同发布的《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8)》显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企业大量资本进入以色列,参与并购、风险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集中于传统和现代两种产业模式,聚焦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数字技术、基础科学等领域。
中国企业对以投资经历了一个从以电子、钻石、化工等传统产品贸易为主不断向高科技、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等方向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不断推进。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广泛参与对以并购、风险投资(VC)和工程承建,在扩大市场份额,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以色列的经济增长、改善了基础设施环境,提升了两国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水平。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中以全面创新伙伴关系的建立,自贸区谈判的启动,中以两国在现有机制框架下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中国对以投资迅速增长,惠及两国人民。
尽管中资企业对以投资势头强劲,但是因双方产业结构、经营理念、市场规模、法律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资企业对以投资进展并不顺利。报告建议,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投资既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小心谨慎的态度:既要重视宏观大局,又要兼顾微观环境;既要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又要发挥企业能动性。首先,加强对以色列投资政策法规的研究;其次,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政策引导作用;最后,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以色列的重点领域。经济参考网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