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产业园区发展新机遇

发表时间:2019年8月23日

      2019年是中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第六年,4月25日—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汇聚了39位外方领导人、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6000多位外宾,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表明“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极大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在整体框架设计上,根据“一带一路”走向,形成了陆上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这里面,促进跨国产业链合作起到核心作用的产业园区因此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构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加速了区域产业要素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产业园国际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一带一路将国际经济体连贯成巨大网络,市场扩容、要素互通,优势互补,实现了产业园区与城市、国家、区域、世界的接轨。国际上各产业要素(人才、技术、管理、知识、资本)将统一汇聚产业园这一合作平台,而产业园也将发挥“路由器”功能,把产业要素放大并配置到合适的地方,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国内产业要素也可借助产业园区的合作平台充分融入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倒逼自身不断进化与创新。

      国内内陆腹地因天然地理环境所限导致对外开放格局并未完全打开,产业优势很难发挥出来,一带一路正好解决了这样的困境。交通基建先行,打破了固有封闭市场,使得存量市场放大,供给侧与需求侧实现平衡发展。在此过程中,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内地企业想要打开国际市场需要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法律、市场、经济水平、意识形态等等,独自开启国际化道路风险重重,然而产业园在政策解读、国际谈判、市场调研、跨国并购等具备多种优势,解决企业国际化道路中的后顾之忧,带领企业更快更好的融入国际环境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沿海重要城市的改革活力进一步释放,目前,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下的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下的科创板,都是“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创新成果,这对于为肩负推动产城融合和产业升级使命的产业园来说,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产业园作为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市场和政策感知能力,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常规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传输到企业端,再到企业根据政策进行经营决策调整,中间存在时间差和信息差,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调动资源“先发制人”很容易错失先机。事实证明,产业园汇集众多产业要素,根据政策导向挖掘产业机遇寻求突破点,比如利用自贸区加速进口贸易和招商引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金融资本和海外侨商资源流动,响应科创板积极培育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每一步举措都是主动响应国家战略,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对于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79年,中国第一家产业园区——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立拉开了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我国产业园区至此发展起来。四十年来,我们经历了第一代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第二代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园区、第三代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园区、第四代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园区,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在东南亚、非洲的一些国家,产业园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协助产业园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正好创造机会,可以让我国产业园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优势,适当匹配建设相适应的产业园类型,这也是我国产业园走出国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输出的重要时机。

      据悉,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汇集全球优质产业要素,形成一个国际合作的吸引力磁场,为世界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项共赢共享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也为广大产业园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指明了一个方向。其中,为了深入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设立了“海丝云创”,诠释了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通过不断扩大朋友圈,大力借助港澳资本、海外侨商、海外市场、国际智库、科创高地为广大入驻企业营造更有利的生存环境,助力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化发展格局中。陈琦/金融界网网站2019-8-23


上一篇:报告:179家民企500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热情高涨
下一篇:前7个月云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