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驻英大使刘晓明:面对世界三大挑战 中英应加强三方面合作

发表时间:2019年9月29日

       9月26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亚洲之家“发表题为《共答“时代之问”,同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与乱局相互交织,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互激荡,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互碰撞,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相互渗透,世界何去何从令人深思。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作为驻英大使,我还经常思考,在当前形势下,中英两国如何开展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今天我愿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关于第一个问题“世界怎么了”,我认为,世界正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发展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个别国家挑起和升级贸易摩擦,严重损害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降至3.2%,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国际贸易仅增长2.6%,远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推进,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拉大了资本、科技和劳动力报酬的差距,扩大了“数字化鸿沟”。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仍是一种奢望。解决全球发展赤字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治理挑战。过去一个世纪,我们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和冷战的阴云,才换来二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和平来之不易,秩序值得珍惜。但环顾当今世界,稳定和确定性成为“稀缺产品”。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不断抬头,严重冲击国际规则和多边机制,侵蚀国际社会信任与合作。现行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不尽完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不足,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亟需改革完善,但怎么改、改成什么样需要各国商量着办。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依然步履维艰。

       三是安全挑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依然猖獗,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18年世界军费支出总额增至18220亿美元,同比增加2.6%,达到冷战后最高水平。同时,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接踵而至,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移民危机等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全球和地区局势稳定,更关乎人类的命运和未来。解决世界和平赤字依然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办”,中国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那就是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首先,中国为全球经济提供信心和动力。再过几天,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3%,处于合理区间,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居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继续保持增长,1-8月中国进出口总额约2.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04家,实际使用外资约892.6亿美元,同比增长6.9%。

       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中国坚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已同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从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减税降费政策,到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中国正持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从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上海启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再到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的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1亿多户市场主体、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十足、潜力巨大,长期向好。中国将保持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继续将自身发展融入世界,并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二是中国为国际秩序提供稳定和正义。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开创者、受益者和捍卫者。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入了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中国曾被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2年,但我们从未动摇对多边主义的信念;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历时15年,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我们全面履行入世承诺,矢志不渝地融入国际秩序和多边机制。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常规预算第二大出资国,贡献份额达1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上始终主持公道、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支持发展中国家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关注度呈指数型上升。有人认为中国会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另起炉灶”,甚至还祭出“新冷战”、“修昔底德陷阱”,这完全是“莫须有”的误解和担忧。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对赢者通吃、国强必霸的旧逻辑。中国不寻求挑战或取代谁,而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近两年,中美关系遇到不少困难,责任不在中方。我们始终认为,今天的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所谓“中美脱钩论”,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两国利益交融的现实。中方无意与美方冲突对抗,将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三是中国为世界和平提供担当和智慧。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同时倡导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70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国防费均为最低,人均国防费仅为美国的1/18、英国的1/9。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累计派出3.9万人次军警官兵参与维和行动;中国军舰连续10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先后保护了6000多艘船舶安全。

       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以负责任态度参与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致力于维护和执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对话缓和势头。中国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做出积极贡献。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例,中国坚定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倡导绿色发展,至2017年中国已提前三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过去10年间,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大投资国。中国还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关于第三个问题“中英应如何合作应对挑战”,我认为双方合作互利共赢,大有可为。

       今年是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65年来,从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到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到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800亿美元大关。今年6月,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取得69项成果,其中,“沪伦通”开创了中国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先河。上个月,中英合资的恒安标准人寿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准筹建养老险公司的合资寿险公司。英国还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开办孔子学院最多、开展校际合作最广泛的欧洲国家。目前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近20万人,每年中英人员往来约200万人次。在脱欧背景下,“全球化英国”将为中英关系带来新的机遇。本月初,在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行招待会之际,约翰逊首相发来贺辞,表示在英即将脱欧之际,中英关系非常重要,他对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抱有很高期待。

       面对世界三大挑战,我认为,中英应加强三方面合作:

       一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英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互补,在支持自由贸易、倡导多边主义方面共识突出。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基础良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今年,中英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合作将日益成为引领中英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此外,双方应以实际行动践行开放合作理念,为两国企业投资兴业提供公平、公正、透明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共同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二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英都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在新形势下,双方可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和国际协作,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出新贡献。特别是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逆风,双方应展现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积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推动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增强其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是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G20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双方可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在伊朗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不断为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新贡献。

       中英在加强合作的同时,还应妥善处理分歧。中英两国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不同,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理解,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做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事情。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妥善处理分歧,以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和化解分歧,使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外交部网站2019-9-29


上一篇:商务部:下一步将重点在五个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下一篇:连云港: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打造全域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