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发表时间:2019年10月17日
进入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滑再次印证了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泥潭的事实。从2008年金融发生,迄今已经11个年头。为什么全球经济仍未能摆脱衰退的阴影?克服长期停滞为何如此困难?
提出长期停滞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将经济进步的来源分解为三方面的因素,分别是新发明、新领土和新资源的发现与使用以及人口增长。翻译成现代经济的语言大致是人口规模的增长、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三方面要素的互相结合,可以导致投资增加,促进资本形成,并实现产出和就业的持续增长。当三方面因素出现枯竭之时,产出和就业增长就会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的“西部扩张”运动引发了持续的投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需求和经济增长。但是“大萧条”打破了人口增长和投资增长的螺旋式上升,美国经济步入了严重的衰退。汉森悲观地认为人口增速放缓所引起投资下滑将导致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状态。然而汉森的预言并未实现,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的“婴儿潮”以及战后军事技术的大规模民用化。
然而要应对当前的长期停滞,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困难。概括起来,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放缓、全球化瓶颈和政策有效性衰减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使长期停滞的。首先,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有效经济人口的规模和结构都存在潜在恶化的倾向。
第二,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解决长期停滞的出路在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像工业革命一样的新技术爆发点。然而,革命性技术进步具有不确定性。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发“冲击”,而非确定性的结果。期待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依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和耐心。
第三,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遭遇瓶颈期。一方面,全球关税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削减关税壁垒的难度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危机之后的保护主义思潮的蔓延也使这种方式面临较大的障碍。
第四,从经济政策角度看,长期停滞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大打折扣。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政府杠杆率持续上升,不仅威胁到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而且大大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空间和力度。从货币政策来看,长期停滞不幸与负自然实际利率结合在一起,货币政策传统传导渠道阻塞,有效性下降。
事实上,为了应对长期停滞,各国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美国政府推出大规模减税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得更加深入,除了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之外,近期又推出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然而这些政策都面临着明显的约束条件,短期内难以奏效。尽管美国失业率屡创历史新低,但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将在不久大概率将在衰退。
长期停滞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困难。任何一个国家单靠自己的能力都难以独立摆脱困境,更不用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因此,克服长期停滞需要全球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全面的社会改革。在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政策短期内作用有限的情形下,克服长期停滞的最可行的思路仍然在于扩大全球市场规模。
Hansen曾经将人口增长归结为经济进步的来源之一。确切地讲,影响经济进步的人口并非指全球人口总量,而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规模。虽然发达国家,甚至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大量游离于全球市场之外的人口。在革命性技术进步短期难以实现的背景下,扩大全球市场规模在于扩大参与国际市场的人口数量。
现实世界中,广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众多内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而长期被隔离在全球市场之外。世界银行(2018)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政策差距极大地阻碍了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沿线经济体的贸易量低于其潜力30%,外国直接投资低于潜力70%。
据世界银行评估,如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可以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增加2.8%至9.7%;全球贸易增加1.7%至6.2%。全球实际收入将因此增加0.7%至2.9%。近4000万中等及极端贫困人口将从中获益,从而可以使全球市场规模得到扩展。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承载了许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常远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全球技术进步放缓背景下,解决经济长期停滞问题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长期停滞和低利率为 “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低利率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成本。负自然利率导致陷入停滞的国家存在过度储蓄和投资缺乏。正好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造了有利的融资环境。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
顺利完成“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关键是将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我国的制造业能力和沿线国家的市场与资源有效的联系起来,实现多方共赢。为此我国已经发布《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并且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中国、西方发达国家和沿线国家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为相比传统的直接投资,多方合作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多方参与提高了“一带一路”项目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其次,多方参与可以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实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与沿线新兴市场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市场的有效衔接。第三,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传统、宗教和法律等方面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深厚的渊源,可以为我国企业参与第三方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专门针对长期停滞,但是却为克服长期停滞提供了潜在的可行的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并非简单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应对全球经济停滞的角度看待其作用和意义。范志勇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澎湃新闻网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