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中欧可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14日

       今年4月,“地平线欧洲”计划的总体纲要由欧盟各参与方签署。作为继“地平线2020”之后欧洲又一份宏大的科研项目,“地平线欧洲”将于2021年至2027年间对相关科研人员给予超过1000亿欧元的资助。在几乎同一时间于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四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上,“地平线欧洲”连同中欧科技合作的下一步合作方向成为讨论焦点。

        “与‘地平线2020’770亿的资助总额相比,‘地平线欧洲’是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科技发展项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EUCJIC)联合发起人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指出,“与许多人的观点相反,欧洲不但没有淡出国际科技舞台,而且还将进一步为未来科技投资。”

       作为推动中欧创新交流、增进科技合作的国际组织,EUCJIC正借此机遇寻找更多合作可能。近期,奈斯年内第二次到访成都,他将于11月14日参加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太和智库及保合安全联合主办的2019“一带一路”商协会对话与合作年会。在这些代表各类公司的商协会背后,蕴藏着可能引爆下一个科技热点的商业机遇。

       “高层的机制已经建立了,比如欧委会以及‘地平线欧洲’项目,体系十分庞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在机制背后,需要确保更多个体能够了解具体信息并参与其中。”奈斯说,“商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地基’,它们代表着巨大的‘资源池’,我们也希望在这两天的时间内找到进入‘资源池’的方法,将更多人带入中欧合作的网络当中。”

       两年前,EUCJIC由48位欧洲议会议员(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前比利时驻华大使等欧盟政治家、企业家、创新创业机构在布鲁塞尔设立。设立之初,EUCJIC的民间性质十分明显。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补充欧洲科技发展框架建制有余、底层设置不足的现状,是伴随EUCJIC诞生而产生的职能。

       两年时间内,欧洲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脱欧阴云的笼罩下,欧洲国家开始携手寻找应对策略,这最突出地体现在德法两国加速靠近。

       欧洲是否愈加以“一体化”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往来?奈斯对此表示怀疑。在应邀参加刚过去的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时,他注意到,“确实有许多很棒的展台,法国、意大利国家馆都占据了很大的面积,但这仍然是不够的”。

       如何在合作中增进互信,是不同国家间交往面对的基本问题。对于中欧双方,各项机制的建立已在增强互信的基础——在去年4月召开的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商定将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中欧投资协定,今年6月达成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被认为是一个乐观信号。而在科技层面,中欧创新合作对话,以及聚焦于5G等具体领域的讨论,奈斯认为是“向好的变化正在发生”。

        “但这还不够。”奈斯说,“合作必须要确保它能够真正深入到下层,对于那些作为社会根基的人民来说,他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合作正在发生,并且能够参与其中。”

       在奈斯眼中,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并不是仅仅意味着AI、物联网或者5G,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参与合作的具体的人可以互相信任,并且能够创造一种产生互信的环境。“例如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所合作的中国欧盟电影节,尽管它跟科技无关,但能够帮助中欧双方建立文化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共同体,而相互信任,充分沟通正是共同体的基础。”

       基于商会的合作则是另一个具体的案例。“商会正是构成合作的基础。在关注金字塔塔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筑牢地基,因为这是整个经济金字塔得以依赖的基础。”奈斯说。新浪财经APP2019-11-14


上一篇:重庆法院今年受理涉外及涉港澳台商事和知识产权案686件
下一篇:进博会: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